记者近期在高校采访了解到,部分毕业生在离校前出现造假注水现象:虚构就业去向、毕业论文放水、求职简历注水专家呼吁,高校诚信教育不可缺失,勿让造假毁了毕业生。
竞赛真能提高教学水平吗 既然教学竞赛的作用是让教师重视教学、提高自身教学水平,那么仅靠教学竞赛真的能够做到吗?其作用是否如预想中那般有效呢? 不要寄希望通过教学竞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就像不能通过竞技体育提高民族体质一样。激励教师关注教学、注重自身的教学能力,这才是主要目的。
因此,教学竞赛是在特定场合的表演,是一种秀。作为一名深受学生欢迎的一线教师,苏德超对此有着相同的感受。教学优秀的教师参加卓越竞赛,为新进的青年教师设置一些类似新星竞赛,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机会参与进来。事实上,目前有些高校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着手为新进教师、青年教师举办教学新星、教坛新星等教学竞赛。我所在的学校,每年只有这样一场针对教师教学的比赛,为的是让参赛者可以进行充分的准备。
高校教师自然也不例外,而教师以教学为根本,教学竞赛自然成为高校必不可少的活动。不但教学管理中有这样的问题,在科研管理中也有这样的问题。Baughman课题组在长期的探索中发现,人工肌肉纤维的外层是提供机械能输出的主要部分,而纱线中心部分的纤维在机械能转换过程中贡献甚少。
如果外部壳层材料太干,就会在加捻过程中碎裂,为了保持弹性,我们在材料中添加了一些能够保持弹性的溶剂。论文第一作者、得克萨斯州立大学艾伦G麦克迪亚米德纳米中心成员穆九柯解释道。穆九柯告诉记者,碳纳米管纱线本身造价昂贵,相当一部分种类的单克价格可达几百美元。穆九柯告诉《中国科学报》,依据不同的触发方式,课题组选用了多种包括聚合物和碳纳米管纤维在内的活性材料作为人工肌肉材料的壳层。
实验结果显示,壳层驱动的人工肌肉材料无论是在气体驱动、热能驱动还是电化学能驱动方式下,其在响应速度、输出功密度上都表现出较大的优势。此前,Baughman等人曾提出利用捻曲技术制备人工肌肉纤维,通过这种技术制备出的纤维可以旋转和伸缩。
创新性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全新结构模式将原本填充在整个纤维中的活性客体材料集中放到纱线载体的外层,从而形成一种壳层结构。这种使用价格低廉的商业纤维取代碳纳米管纱线的新型人工肌肉制备技术,在机器人以及自适体织物等智能结构材料的开发领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如果将一根由多根纤维捻成的绳子搓开,绳子的直径会扩张变大。未来,课题组还将探索其他可用作壳层材料的物质
最近,通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伦理审查,该药II期临床试验在该院风湿免疫科开展。马来酸蒿乙醚胺是服用方便的新型小分子药物,疗效作用机理清楚。系统性红斑狼疮是最复杂、最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发病机制不清和疾病的异质性,使得治疗药物的研发成为国际药学界公认的最具挑战性的研究领域之一。专家表示,如临床试验顺利推进,上市后将有望填补该领域小分子药物的空白,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作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化学I类候选新药,现已完成I期临床研究,与目前广泛使用的治疗红斑狼疮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单抗类药物)不同,其通过多靶点途径恢复疾病状态下失衡的免疫内稳态,避免了单抗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据悉,II期临床试验将在被确诊为轻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中开展。
据悉,这种新型青蒿素衍生物的免疫抑制活性发现及应用,已获得国内外两项专利授权,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作者:黄辛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7/15 10:30:34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青蒿素衍生物红斑狼疮候选新药进入II期临床 本报讯(记者黄辛)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左建平课题组和李英课题组,通过对天然产物青蒿素进行结构优化,获得了具有更强免疫抑制活性的水溶性青蒿素衍生物马来酸蒿乙醚胺,并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件。
同时,马来酸蒿乙醚胺与现有青蒿素类药物相比,具有水溶性好、免疫抑制活性强、用药剂量低和口服方便等特点。《中国科学报》 (2019-07-15 第1版 要闻)近日,在纪念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理化所)组建20周年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祖彦的一番话引来全场一阵掌声。守住精神 在许祖彦看来,未来20年,理化所应当并且可能有更快、更高、更大的发展,他希望青年科学家在创新与传承的基础上,提升理化所的先进文化,不断培育新成果。作者:冯丽妃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7/15 9:24:21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勿做科研富二代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组建20周年会议侧记 ■本报记者 冯丽妃 希望中青年科学家加强自我培养,成为战略科学家,不要变成科研富二代。通过不断转变重基础、轻应用的传统观念,以及拓展高技术创新领域,理化所的科研已经形成了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应用、产业化三足鼎立的竞相发展局面。
正像许院士说的一样,我们不能做科研富二代,上一代规划好方向、选好技术路线,我们跟着走。二期项目又研制出250W@4.5K氦制冷机、500W@2K冷压缩机样机等液氦温区大型低温制冷设备,性能指标达到国际水平。
根据理化所的特色定位,我们鼓励做应用研究,鼓励从事成果转化和高技术攻关,但这并不是忽视基础研究。一方面,经过20年的发展,这个拥有500余人的理化大家庭已经今非昔比,有了一定的家底。
其中,自2008年以来承担了多个亿元级项目,如深紫外全固态激光源装备研制、大型低温制冷设备研制等,展现了科技硬实力。另一方面,这个家未来的发展不能守成。
目前,我们团队已经在宁夏吴忠、内蒙古包头建立了年产能3000吨的生产线,还走出国门,在埃塞俄比亚设立了千吨级绿色酶法明胶生产技术示范线,通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传统明胶生产技术耗能严重,存在巨大的环境压力。理化所生物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郭燕川介绍。弹指一挥间,今天的理化所已经走出那段保生存的窘境,发展为中科院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
理化所几代明胶人创建的酶法明胶技术是生物制造领域的一项颠覆性行业技术,其生产周期短、节能、节水,生产稳定性好,环保经济效益显著。佟振合记得,理化所组建之初,因评估成绩不高,从中科院拿到的创新经费很有限。
经费增长的背后体现的是责任的担当。另一个典型事例是明胶清洁生产。
据所长张丽萍介绍,刚组建时,理化所全所到位经费仅4000万元。上天入地下海,很多重要材料和设备的研制我们都在参与。
张丽萍说,盘点我们的应用成果,很多甚至要追溯到原中科院感光所和低温中心等前身机构的原始创新。必须重视基础研究,努力产出原创成果。陈厚磊说,现在研究所非常重视年轻人的培养,让年轻人担任重大项目负责人。以大型低温制冷系统为例,该所依托财政部科研装备重大专项研制的液氢温区10kW/20K大型低温制冷系统,打破了我国大型低温制冷装备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
我国是全球明胶生产第一大国。从超分子光化学研究、太阳能光化学转换领域的原始创新到仿生超浸润界面材料研究领跑国际,从深紫外激光源科研仪器自主创新到脉冲管制冷机遨游九天、固体浮力材料逐梦深海,从高低温复合式肿瘤微创技术实现临床应用到推动我国成为维生素D3最大生产和出口国相关创新成果不胜枚举。
成果富矿 理化所的很多成果都是基于源头性的基础研究创新,再走向产业化。所里已经开始做十四五的规划,我们希望更多地采纳80后90后的创新想法。
营养不良没有几台像样的装备,很多与会的科研人员仍对理化所组建初期的情形记忆犹新。谈起理化所发展现状,空间功热转换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助理、青年代表陈厚磊满怀自豪。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追风逐日网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